
11月13日,哈尔滨双城区一男子因不服离婚判决,酒后持尖刀将案件主审法官郝剑杀害。犯罪嫌疑人被当场抓获,目前已被刑事拘留。11月17日,双城区法院对该法官遭报复杀害的情况进行了通报。
法官作为公平正义的化身,手拿法槌,身披法袍,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力。历年不法分子流于法院报复性伤害的案件时有发生:有的法官在执行中被当事人殴打;有的当事人之间发生争执,法官劝解时,当事人竟拳击法官面部,将怨气发泄到法官身上;有的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服,到法院缠讼不息,揪扯承办法官衣服,将法官面部抓伤等等,不断有法官人身受伤害的事件见诸报端。
早前在1月15日,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朝阳代表团全团会上,北京市人大代表张健表示,近年来法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甚至遭到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他呼吁严厉打击扰乱法庭秩序、威胁伤害司法人员人身安全的行为。
据了解,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安全检查规则》的通知中规定,应依法防止限制物品、管制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强腐蚀性物品等危险物品进入审判场所,保证参加庭审活动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职务行为。
在通常情况下,一般市级法院关于安全检查的工作做得都比较好,安检仪器、法警配置非常到位。但一些地方法庭的安全配置力量还较为薄弱,部分甚至只有一至两人,这往往就会给不法人员以可乘之机。
那么是否考虑在建设智慧法院的同时,深化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手段与安防技术的结合,打造一个安全的法院法庭。
1、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的安全检查工作由各级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协助。司法警察在执行安全检查时,一般情况下不少于两个人,各级法院审判法庭应配备安全检查门、手持金属探测器、物品柜等必要的安全检查设备,有条件的法院可配备X射线探测检查设备。
2、情绪识别技术的应用也应该被重视,人的情绪是表现通过大脑中的前庭器官指挥头颈部肌肉群做相应运动而实现。肌肉群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变化表达了不同的情绪变化。例如,当人发怒时会怒目而视,这都是肌肉运动表现出的情绪。当然,人在有意隐藏情绪时,相应的肌肉群仍然会发生运动,而这种运动则不为肉眼所见。利用高清视频摄像机捕捉并分析肌肉群的变化规律,总结出相应的计算方法就可以感知到目标人员的潜在情绪,如攻击、压力、焦虑、抑郁等等。所以情绪识别技术的关键就在于捕捉并分析人头颈部肌肉运动的规律并发现其潜在的危险情绪,从而提前介入和预防,做到对高危人员的有效防范。相比较步态识别对被测试者的要求较小,步态情绪识别技术比较适合法院这种关键区域。
技防手段也需要人的支持,加强“人防”和“技防”的结合,建设公平、安全的法庭法院。 |